项目简介

本项目是一个基于Model Context Protocol (MCP) 实现的服务器,专注于管理和检索开发者的编码偏好、代码片段和技术知识。它利用ech0平台作为后端存储和语义搜索引擎,为连接的LLM客户端(如Cursor)提供结构化的上下文和功能。

主要功能点

  • 存储编码偏好: 能够将代码片段、实现细节、技术文档和相关上下文信息结构化地保存到ech0知识库中。
  • 检索所有偏好: 提供工具查询并获取所有已存储的编码偏好,便于回顾和分析。
  • 语义搜索偏好: 支持使用自然语言查询,通过语义搜索能力在存储的知识库中查找相关的代码实现、解决方案和技术资料。
  • MCP协议支持: 实现标准的MCP协议,通过SSE(Server-Sent Events)传输方式与兼容的LLM客户端进行通信。

安装步骤

  1. 克隆项目仓库到本地。
  2. 确保您的系统中安装了 'uv' 工具(一个快速的Python包管理器和虚拟环境工具)。
  3. 在项目根目录下,初始化并激活虚拟环境:
    uv venv
    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
  4. 安装项目依赖:
    uv pip install -e .
  5. 在项目根目录创建或编辑 '.env' 文件,加入您的 ech0 API 密钥:
    ech0_API_KEY=your_api_key_here

服务器配置

MCP客户端(如Cursor)需要知道如何启动并连接到此服务器。通常,您需要在客户端的MCP配置中指定服务器的启动命令和参数。

根据此仓库的实现,启动服务器的命令 ('command') 是 'uv',参数 ('args') 列表为 '["run", "main.py", "--host", "0.0.0.0", "--port", "8080"]'。您可以根据需要修改 '--host' 和 '--port' 参数来指定服务器监听的地址和端口。

客户端连接时,需要指定服务器监听的SSE端点,例如 'http://0.0.0.0:8080/sse'(如果使用默认配置)。

基本使用方法

  1. 在项目根目录,激活虚拟环境后,使用以下命令启动MCP服务器:
    uv run main.py
    服务器将默认在 '0.0.0.0:8080' 启动。
  2. 打开您的LLM客户端(例如Cursor),在其设置中配置MCP服务器连接。
  3. 根据客户端的指引,添加一个新的MCP服务器配置,通常需要提供服务器名称、启动命令和参数。
  4. 连接成功后,您可以在客户端的界面中(例如Cursor的Agent模式下)通过自然语言或特定指令调用服务器提供的工具,如添加、检索或搜索您的编码偏好。

信息

分类

开发者工具